第183章 国家的力量-《至高密令》
第(2/3)页
“问你什么就回答什么,迟疑是什么意思?是准备编造谎言吗?”
“没有!没有!我就是奇怪,我撞了人,跟我公司没关系吧?”
“老实回答问题!哪那么多为什么!”
“好好!方新这个项目是我的一个同事,项目助理李哲现的,他当时现了方新在网上卖的过滤片,后来买了几片,效果出想象,就把项目提交上来。后来做背调,做竞品调研,一步步走下来,黄总最后拍的板......”
随着谭静的讲述,一个审讯员认真倾听,一个审讯员则在操作一台笔记本电脑。
如果谭静能够看到笔记本的屏幕,她就会现,她每说完一句话,都会在笔记本上形成对应的文字,那个操作的审讯员则负责修改一下偶尔出现的错字。
这样几乎就在她的讲述刚刚结束的时候,一篇完整的审讯记录就已经生成出来,并且迅传递到专案组的云平台上。
在审讯记录里,李哲这个名字被加亮显示,后面引出一个备注:立刻调查李哲,他是方新项目的最初现人,如果此人没有问题,那么可以认为黄其山与方新的接触是偶事件。
这份审讯记录很快被几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分布在各地的,相互独立的分析小组打开,各做做着各自的加工,很快几条注释附加上去:
建议认真调查李哲现方新项目的过程,需要排除李哲被诱导的可能,如果现诱导痕迹,需要顺藤摸瓜。
李哲的现并不能彻底确定黄其山与方新接触的偶性,从前面几个案例来看,o81o组织有着很强的反侦察意识,很可能会刻意伪造线索。
谭静的供述需要存疑,作为黄其山公司里与方新关系最密切的一员,她的嫌疑也许比黄其山更大。
......
一人计穷,当几个互相独立的分析小组,各自进行案情剖析的时候,案件的每个线索都会被重复考虑多次,每一个线索都会经过十几个人的大脑,但凡有一点可疑的地方,都会被人揪出来用放大镜认真观察。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这种不计成本的人力投入,案件里现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会被放过,所有线索的各种可能性都被人充分的想过一遍又一遍。
就在谭静还被审讯的同时,审讯记录被同步加工着,同时各种审讯意见第一时间被传递回来,直接出现在审讯员的笔记本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