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破局Ⅲ-《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2/3)页

    “遵命!”

    ......

    傍晚,几名哨探风尘仆仆,自山中小路南来,小心翼翼地绕过忠贞营的营垒潜回城中。这正是尚可喜先前派往喀喀木军中报信之人,他们带回了一个算得上过时的消息:喀喀木、沈志祥部营寨失守,现已往北撤退,明军则紧追不舍。

    湖广镇与喀喀木、沈志祥军交战之地距离不过十里,尚可喜仅凭一双耳朵便早已判断出大致战况,获悉这条军情不过是最后确定了心中的判断而已。

    北面喀喀木军败退,意味着掎角之势已去。先前率军去偷袭明军营寨的许尔显也无功而返,还差点遭到营寨中守军与前去支援的忠贞营兵马的合围。虽然荆州水师小胜一场,打退了湖广镇水军扬威营,击沉其部分战船。可扬威营撤得及时,损失不大。而荆州水师也不好离开大本营追击过远,实际上对整个形势来说并无太大意义。

    将种种军情汇集起来看,尚可喜有些担忧地现,荆州城恐怕也不再像自己之前所想的那样固如金汤。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他尽管很不希望看到那一幕的出现,却又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

    在正式军议召开之前,尚可喜先召集了许尔显、班志富等部将前来议事,这些都是他多年的铁杆心腹,当年还未投清时便在他的麾下。若论亲近、可靠程度,自然绝非张勇等外人可相提并论。

    当尚可喜用大大咧咧的语气轻描淡写地向众位心腹讲明了当前的形势,并稍显委婉地表示荆州并非固如金汤之后,许尔显有些不以为然:“王爷为何如此说?喀大人和续顺公虽然暂遭失利,可实力犹存,而伪明贼军因我军在其身后也定然不敢追击过远,过不了多久还是得返回。到那时,喀大人、续顺公之军亦可再次南下与我城中守军相互呼应、两面夹击。故伪明贼军再怎么折腾还是逃脱不了腹背受敌的窘境。这就好比套在他们头上的一道铁箍,越是挣扎箍得便越紧。”

    “我原本也是如此认为,但依目前的形势来看,那庞贼的力气可是不小,掰开这道铁箍恐怕也并非难事。”尚可喜一边把玩着翡翠扳指,一边道,“你方才所说也不无道理,但是否曾想过,若是庞贼遣一偏师挡住喀大人、续顺公南下之路,再以主力压上、来攻荆州,我军又当如何应对?”

    “孙子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荆州一面临江、城池牢固,内有我万余大军驻守,外有优势水军以为遮蔽。伪明贼军不过三万之众且水师孱弱,纵使全军压上,又能为之奈何?况且,庞贼若遣偏师阻挡喀大人之军,也不过是筑寨据守。试想,以喀大人万余之军攻伪明偏师所守之营寨,以伪明贼军两万余主力来攻我荆州,何为难,何为易?届时,伪明贼军顿足城下,喀大人之军再冲破阻截南来,形势依然是有利于我军。”

    尚可喜笑道:“老许啊老许,你和老班的想法真可谓是异曲同工,胆识、勇气也颇有相似之处。有你们这两员勇将相助,真是我的福分!不错,遇敌正该如此,镇定、沉着、胸有自信。正所谓将为一军之胆,若是为将者不能做到如此,又何谈鼓舞军心士气?”

    说到这儿,尚可喜笑容稍敛,轻叹一声,意味深长地道:“我也知道,有时候我尚某人的确有点瞻前顾后,说得难听了,也可叫做杞人忧天。可当今天下未靖,我也不得不多加小心。眼下在坐的都是跟随我多年的老人,我对大伙儿也可算得上推心置腹,有些在外人面前不足道的话,在这里说说也无妨。当年,你们跟着我反明归顺大金,为的是什么?虽然各人的想法或许有所不同,但总而言之,无非‘安稳’二字。这么些年浴血厮杀、风风雨雨都闯过来了,如今眼看天下即将一统,我等安享富贵之时也已为之不远。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岔子,那未免太不值当。因此我这杞人忧天,为的也是咱们这些同生共死多年的老弟兄都能落一个安稳的结局。”

    尚可喜这番话一说完,众位心腹部下无不深受触动。许尔显更是连连告罪:“王爷恕罪,末将并无此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