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似梦非梦-《神龙图录》
第(2/3)页
杨隽想,怪不得之前御刀往上无法冲破那一层禁锢,原来,这个隐蔽空间的出路不在上,而在下。
他也只是从字面意思上猜,“上刀山,下火海。”
杨隽思忖,“刀山、火海”可能是抽象的虚指,但“上”和“下”却应该是货真价实的实指。
既然要下,除了弃浮舟而入火海,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所以他选择了自杀式的一跃,弃了暂时看起来还算万无一失却毫无突破之处的图纹浮舟,跃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杨隽站在漂浮的图纹之上时,看见原本的黑色图纹地面化作滔滔火海,周身的触感全是融融热意,呼吸间,从鼻腔钻进去的空气都如同焰火一般滚烫。
这火海,实在也算不得虚假,至少,这一片热浪是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只是,没有滚滚浓烟罢了。
同时,他这一跳,也是取“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意,从看似绝境之处寻找生机。
四周的空茫,让杨隽的意识空前清晰,回想起之前的所遇。
所谓“上刀山,下火海”,听起来似乎是对于武力的考验,但是事实又不仅于此。
无边无际的图纹大地,野草般斩之不尽生生不息的尖刃,绝不是以让他现在这点微末修为能够应付的得来的。
然而,顺着图纹印痕,万屠刀堪堪制住了尖刃。
杨隽想,武力有多高并不怎样,那一枚摄魂夺魄印的图纹才是自己能踏上刀山的根本原因,而解印的过程也的确非常耗费心神。
摄魂夺魄印那些乍一看繁杂而没有规律的纹路很容易让人完全失去耐心,或者说不满整片大地的图纹,谁能想到原本只是一枚附法图纹之印痕?
甚至现在想来,大秃鹫“上刀山,下火海”六字,早就给了自己足够的提示。
再想到大秃鹫的其他言语,杨隽心中隐隐有一个猜测,只是尚不敢确定。
他静静地悬浮或者说漂浮在一片虚空之中,周围无所谓白也无所谓黑,也说不清是明还是暗,因为是虚无,不知上下,不辨西东,因此就连是悬浮或者漂浮都不确定。
这是一个绝对密闭而幽静的空间,四周空无一人。
这种场景其实最能激人潜藏的恐惧感,但是杨隽没有半点恐慌。他甚至觉得,这样的环境很适合冥想。
在穿越之前,杨隽很少独处,很多时候都是万事不过心的性子。直到成为“楚恪”之后,才慢慢体会到独处的妙处。
独自一人的时候,可以更多地挖掘自己的内心,也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
在凌初山,他就常常独处,那一顿时间,正是杨隽适应身份、适应玄天门的重要阶段。而在武试之后,被氓山真人带到荒山野洞,除了来回猎兽的路上,他很少有独处的空间,也很久没有这样放空心神地冥想了。
绝对的静谧,使得大脑神经异常活跃。许多深埋的记忆被挖掘出来,在杨隽面前一一展现。
例如,焚膏煮药之时涌现出的一分模糊记忆。屋舍、树木、一个女子朦胧的身影,还有越来越清晰的声音……
前面两次,杨隽都没能看清这女子的面容和她的声音,这一次,眼睛上的阴翳迷蒙渐消。于是,笼罩在一片夕阳中朦胧的树影慢慢变得清晰,逆光而立的女子,也显现出玲珑的身姿和一身华美的衣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