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查访-《农家记事》


    第(3/3)页

    却也不是没有。

    比如也有极贫之家实在无力抚养子女,却也没有溺婴抛弃之说的。

    通常都是先鼓励近亲乡邻收养,若是仍旧无人抚养,一般来说,都会把孩子送入镇上的道庙庵堂活命。

    就少有会遗弃路旁的,也少见这样直接送到人家门口的。

    忽的出了这样的事故,自是要严查的。

    而崇塘街面上的帮闲们,行的就是混饭吃的行当。说媒拉纤,成全事儿,大到衙门里走马换将,小到鸡毛蒜皮,就连原配的蟋蟀都能访来,这找个把子人的,虽不敢大包大揽,却也答应访一访。

    能查能访就成。

    秦连熊松了一口气,已是打定主意,就算挖地三尺,也得把人给翻出来不可。

    否则不说旁的,只说这崇塘内外要都他娘的有样学样儿,但凡养不活孩子或是不想养孩子就往自家丢,那自家甚的都不用干了,挂了育婴堂的牌子专给人养活孩子得了!

    这他娘的叫甚的混账事儿!

    而这厢秦家这边儿,秦连熊出门之前也是给杜氏漏了口风的,杜氏越想越不对,就同妯娌们商量:“你们说,我去找找袁家婶子怎么样?”

    又道:“她老人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收腰抱小的事儿,怕是再没不知道的,可男人们哪有地界儿蛰摸去。”

    又把秦连熊的意思同妯娌们透了透。

    真是作孽。

    姚氏几个想到孩子,面上都不好看。

    总归是条路。

    杜氏这里也出了门,直奔崇塘去找袁婶子。

    饶是袁婶子这辈子经过见过,也算见多识广了,初听这事儿,也着实愣了一记。

    随后就立马应了杜氏,径直关了脚店,帮着秦家出门打听去了。

    杜氏谢过袁婶子,家来的时候,又顺路回了趟娘家,把这事儿同杜老娘也说了说,也请她帮忙留意。(未完待续。)


    第(3/3)页